《好事成双》不搞两性对立,更不喊刻板的女性口号丨对话杨晓培
2023年9月10日刊?|?总第3354期
三年前,女性剧在市场上引起热烈反响,让创作者趋之若鹜。三年后,“girls help girls”成了软绵绵的标语,女性群像、女性励志、女性视角不再是收视硬通货。女性剧接受着越来越严苛的观众审视,也挑动着两性边界的敏感神经。
即将排播的电视剧《好事成双》,就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
不过,《好事成双》又确实令人期待。它改编自豆瓣阅读高分IP《双喜》,“拥有敌对关系的两人组成女性复仇者联盟”的戏剧结构自带高度话题性和可看性;“钱要,房要,车要,面子要,就是人不要”,也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与思考。
全职太太林双(张小斐 饰)遭遇丈夫卫明(李泽锋 饰)的背叛,为争夺女儿抚养权重返职场,并与江喜(张嘉倪 饰)联手争取自己的权益。同时,昔日同学顾许(黄晓明 饰),也成为了她的“战友”……
影视独舌提前观看了剧集的部分内容后发现,“女性互助”不能完全定义它的内核。它的态度并不暧昧,两个立场截然相反的女性,没有化敌为友,而是各取所需。它也并未扮演上帝,给女主开金手指、除渣男而后快,而是平视人物的遭遇和选择,试图回答一个问题:
当中年女性面临巨大的情感变故时,如何真正地站起来?
当然,《好事成双》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少。女性情感剧拍了一茬又一茬,如何挽回日渐流失的受众群体,挑起观众的追剧欲望?如何与市面上其他同类型剧打出差异化?
带着疑问,影视独舌对话了《好事成双》艺术总监、总制片人杨晓培,听她聊起《好事成双》的创作始末和做剧理念。
杨晓培
以下,是杨晓培的讲述。
不喊口号,不搞对立
作为女性,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真正展现女性力量的故事。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事业女性,有的是大财团的CEO,有的是大品牌的公关精英。她们中有些人实现财富自由、精神独立后,在婚后主动选择成为全职太太。面临家庭和情感的考验时,她们也主动出击,化解困境。她们有着很强的主体性。
我想,有没有一个更加直给、入时的故事能够让大家看到,女性如何在不同身份下展现自我的独立性?
2020年6月,我们在豆瓣阅读上看到了朗朗的小说《双喜》。当时我还在横店跟组《千古玦尘》,两天就看完了书。
这个故事最令我惊艳的,是林双和江喜这一对价值观差异巨大的女性,一个面临情感事故,一个面临情感困惑,如何自我救赎的主动决策过程。这其中,她们达成了与自身情感状态的和解。
我为这个“拥有敌对关系的两位女性联手整治渣男”的故事定下了基调。其一,我们不做两性对立,也不做女性间的对立,更不高举“girls help girls”的旗号。我们想着重展现的是女性联手的背后,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的女性真实面临的家庭危机和情感纠葛,以及在这过程中她们如何逐渐觉醒、互相帮助并最终突破困境、找回自我。
其二,展现中年人情感最真实的样子。人的感情不是豆腐,尤其是中年人的情感,寻找情感的路径、面对情感问题时的逻辑,理智与感性兼具。理智在于,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感性在于,决绝之前会有无数次妥协。
对于以古装剧见长的西嘻影业来说,这部剧是个很好的转型机会。我立即带着团队做决策,第一时间联系到了作者朗朗。版权的洽谈十分顺利,她的基本诉求是,好好改编。这是朗朗的影视化处女作。
搞定版权后,我们立即着手改编剧本。没想到,这一磨就是两年。
两年11稿,捋顺情感支点
我们面临着几个创作难点:如何在保证三观正的前提下,让情节冲突保有戏剧张力?如何让这部剧的情感观念与当下的观众接轨?以及,作为戏眼的林双,情感逻辑支点是什么?
关于最后一点,我们的创作团队争论很久。林双生于高知家庭,在父母的“散养”下长大,性格独立要强,学生时代是学霸,工作后是佼佼者,婚后成为贤内助。在每一个阶段,她都能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她是一个被所有人羡慕的人,这是林双在婚变前的情感支点,美满的前半生支撑着她,克制又体面是她的底色。
编剧钱晶晶是85后,她非常理解林双在婚姻中的困境。我们都同意林双是“独立女性”,但对“独立”的理解略有不同。我记得初稿剧本中有一段描述是,林双拉开家中衣柜,一大半都是丈夫卫明的衣服,她的衣服只占一小部分。
我认为这不太对。独立女性,精神是独立的,那么情感也应该是独立的。成为全职太太,做出这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并不代表她理所当然地失去自己的主体性。全职太太是一个比任何工作都忙碌、有规划、有统筹能力的职业,因而她的状态应该是“这个家我来负责”。
在最开始的几版剧本中,后续情节也有类似的问题。林双面对丈夫有时强硬,有时软弱,甚至作出容忍的姿态。我发出疑问:如果林双的标签是“独立女性”,为什么一会儿硬、一会儿软?我理解她会有崩溃呐喊的时刻,但如果人物的底层逻辑不坚定,观众是不会理解这个角色到底想干什么的。
我们原计划去年五月开机,邀请张小斐出演林双。我们把剧本递过去,没多久就收到小斐反馈,“晓培姐,剧本很完整,故事情节也很打动我,但我找不到抓手。”
抓手就是角色的情感支点。我说,你们看,演员也是这么说的。于是当即决定推迟开机,继续优化剧本。调到第8、9稿,已经是九月底,我重新将剧本递了过去,她们很惊讶我们在收到演员反馈后有效调整剧本的诚意和不断打磨剧本的诚心。小斐看过后便与我们敲定了合作。
前排:滕华涛、杨晓培、张小斐
我们仍然不断调整细节,直到出了第11稿,才于11月3日在上海正式开机。开拍后,除了有时根据现场情况、临时灵感出飞页外,基本再没动过剧本。
中年人的情感众生相
小说里的人物设定比较极致和撕裂,江喜和卫明都不是好人。这是我们要对故事进行改造的另一层面。
创作剧本时,我时常跟编剧强调转换思维的重要性。所谓现实主义,就应该是“谁代入都能走得通”,如果代进去是死胡同,就不现实了。
江喜与林双三观差异很大,对感情的认知更加悬殊,直接导致第一次结盟的失败。江喜童年得到的爱很少,她在卫明身上找到了归属感。因此她的观念是:比起一段不被祝福的婚姻,不被爱的那个才是第三者。
后来,卫明一直在工作中把她当枪使,她才醒悟过来。与林双联手,也不只是为了利益,还有让大家看到卫明真面目的想法。
张嘉倪最初接到剧本时有点犹豫,因为江喜是个第三者。我说要关注人物的底色。江喜一直在被卫明PUA、也是被蒙蔽了双眼,但她的主体性不逊于林双,最后在情感的撕扯中痛定思痛、幡然醒悟,完成了自我的和解与重建——即使这个过程与林双不尽相同。
李泽锋已经塑造过经典渣男形象,对于出演卫明也有些迟疑。我说,这次的渣不一样,卫明是极致的渣。
“极致的渣”,在于渣而不自知。以前的渣男多是“被动渣”,在诱惑下行差踏错,又在道德的重压下幡然悔悟。
卫明不是这样。卫明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自始至终他谁都不爱,只爱自己。压倒林双对婚姻的全部希望的,其实不是卫明的出轨行为。出轨固然击碎了她的家庭,但卫明嗅到异常、提前做准备转移财产,成为了压倒林双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觉得这不只是对林双,对现实中大部分女性来说都是致命的一击。
在这个过程中,卫明没有被道德绑架,也没有“身不由己”的理由,甚至直到最后,卫明都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
我对泽锋说,卫明这个角色一定要毫无保留地去演,才有可信度。我觉得卫明这个角色身上的极度自私也能引发观众的深思,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或承认的一种人性。
顾许与林双有青梅竹马的缘分,但他不是一个与女主谈情说爱的单薄暖男或霸道总裁,更不是给女主开金手指的功能性角色。相反,他两次拒绝林双的面试,push林双去听课、捡回专业。对于林双来说,顾许是来降维打击她的对手,也是刺激林双回归社会的关键力量。
当时黄晓明刚拍完《玫瑰之战》,对于顾许有些疑惑。给他讲完顾许的故事线,他觉得很有意思,也同意出演了。
这是《好事成双》尽力打造的众生相。无论是林双、江喜、卫明、顾许,还是在后面出场的黄嘉仪(赵昕?饰),观众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现实人物的影子。
在剧作层面上,这部剧不存在刻板,因为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它所提供的爽感也不会是洒狗血式的,而是存在于细节中。
盘子组完后,正式开机前,我跟朗朗吃了一次饭。她在上海大学工作,是一个严谨又随和的人。我细细地跟她讲哪部分保留,哪部分在影视化过程中一定要被改掉,人物设定做了哪些调整……她安静地听我讲完,颇感欣慰。
当下性&“量身定制”
我为这部剧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当下性。
滕华涛导演拍过很多部沪剧,对上海的都市生活比较熟稔。我们在置景上达成一致:不要过去的上海,不要去年的上海,我们要现在的上海。
这部剧中很多外景,如咖啡厅、健身房、办公楼所在的街道等等,在同类型的其他沪剧中比较少出现。这得益于滕导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和对潮流的敏锐把控。有个别场所即便在其他戏出现过,我们也精心做了不同的置景,找了不同角度进行拍摄。
另一方面,在服装造型上,我们根据每个人物的成长背景、性格成因进行“量身定制”,从外表上让人一眼看穿他们的底色。
比如,林双的代表词是“体面”(正因为她是个体面的人,她才多次被卫明以体面之名拿捏)。因此,林双的所有行头看着低调,实则很有质感。
江喜是大都市里的打工人,脱离了草根,但远够不上富裕阶层。所以,她的服饰光鲜亮丽,但质量参差不齐,你能一眼看出她的小资。
我的家乡是敦煌,那是东方千年美学的集大成所在。每次项目启动前,尤其是古装项目,我都会带着团队(主要是服、美、化、道、导)去莫高窟采风勘景。
不论在不在这拍,都要去看看,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1000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1000年的生命。炽热的色彩,流利的线条,对大家的审美提高和统一很有帮助。
我在做剧时,一般比较倾向素雅的美学风格。到了《好事成双》,我运用了一些饱和度比较高的色彩搭配,在视觉观感上比较强烈。未来一段时间我觉得剧集可能会流行多巴胺色,也就是撞色,能让你看一眼马上肾上腺素飙升,产生兴趣看下去。
我平时一直有阅读的习惯,深度文章的公众号、人物传记、网络文学,能看的全看。这让我越来越意识到“当下性”的重要。《好事成双》的剧本创作虽然是三年前开始的,但我相信它的情感思维模式和故事都不落套,因为我们一直在关注当下的新动向。
它能引起多少观众的情感共鸣我不知道,但能确定的是,它一定会直指人心。
【文/时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