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吴泾镇共同主办的“师泾有约 文明相伴”七夕传统文化节暨“我和文明有个约会”文明创建主题日活动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顺利举行。校地双方通过一场文明雅韵亲子讲座、一次博物馆人文行走、一个七夕传统文化市集、一场中式传统集体婚礼、一台文明同创共建文艺演出,联合开启以传统文化为媒,文明共育为桥的校地文明之约,展现“青春力量与传统文化相遇,校地携手文明同创共建”的美好一幕。
市文明办副主任郭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明华,区民政局局长姚媚,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赵铮,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镇党委书记金海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学政等领导嘉宾出席,吴泾镇市民代表、华东师大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
伴随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倪春军在《漫谈古代的七夕文化》专题讲座抛出一个提问,25组中小学亲子家庭穿越古代的七夕佳节来了一次“沉浸式”体验。从古代七夕玩什么、吃什么、赏什么等方面出发,亲子家庭不仅了解了七夕作为乞巧节的传统习俗,还学会了如何寻觅“牛郎星”和“织女星”等科学、文化知识,可谓是干货满满又异常有趣的一次体验。
精神文明不仅存在于诗词歌赋中,还刻在饱经风霜的石碑上,封在千奇百怪的化石里。在华东师大生物博物馆文明行走中,亲子家庭通过参观讲解详细了解了各种动植物的样貌、习性、性格等。在“镇馆之宝”鸭嘴兽标本前,大家驻足停留、仔细观察,为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发出赞叹。
七夕传统文化市集一经开市,就吸引了大批参与者,大家亲手DIY非遗草编兔子,感受掐丝珐琅、篆刻、钩针编织等非遗项目的精巧,书写楹联和纸扇的摊位前人流络绎不绝。木射、投壶、蹴鞠、乞巧穿针等古代游戏也同样唤起了大家的好奇,一同从传统游戏中找到了跨越千年的乐趣。身穿曲裾深衣、齐胸襦裙的汉服志愿者穿梭其间,仿佛把人们带回到那个遥远而又充满古韵的年代,让人沉浸式感受灿烂中华文明的魅力。
随着夜幕徐徐降临,樱桃河畔尚义桥端,一场“文明之约”文艺演出翩然开场。以500多年历史的尚义桥为舞台,孟宪承书院师生演绎的情景短剧“九老拜会”还原了明代“莺窦九老”相会于莺窦湖畔林间雅集聚会、吟诗诵经的场景,带领大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灼青云繁华,许一世之约。一场明朝传统婚礼迎来了6对新人,他们是生活工作在吴泾的科技工作者、医生、教师、社区工作者。新人们在礼乐鸣鼓的笙歌里,体验传统婚礼的沃盥礼、叩首礼、合卺礼、执手礼,以传统之礼节,证纯粹之爱恋,着实是当天最浪漫而神圣的时刻。
古代的传统礼仪文化,是新时代精神文明的肌理。活动上,领导嘉宾启动了“师泾有约”文明创建联合行动月,行动月期间,吴泾镇将联合华东师大开展同学你早“益”起学“习”、文明创建青年观察团等九大文明创建行动,内容包括城市创建、理论学习、市民修身、乡村文化和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
来自吴泾镇和华东师大的青年志愿者共同倡议,号召从我做起,支持参与吴泾镇创建全国文明镇、华东师大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严格规范个人言行、改善城市环境、弘扬社会风尚、倡议公益活动,为闵行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视频《上海“一江一河”地名文化》展示了系列课程进社区等校地文明共育品牌的项目成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地区人文素养。
近年来,吴泾镇加强与华东师大等区域单位的联动合作,在提升地区文明程度和文化软实力方面建立了“浦江第一湾”文明同创共建联盟,推出了400余个文明同创共建项目,全面提升了吴泾全国文明镇创建水平。聚焦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战略,吴泾镇联手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紫竹高新区等区域资源共同打造“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特色品牌,开展环境问题观察、科普宣传教育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吴泾模式”,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后续,吴泾镇将继续探索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在引育培养高端人才、强化校地合作办学以及赋能社会治理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华东师大紧密合作,实现校地深度融合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