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家庭教育访谈 | 精神科医生陈发展①:小孩不愿上学,是哪里出问题了?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23-07-11 17:03 我要评论( )

《上海糖酒新闻网》上海糖酒食品第一门户网站!
 专注糖酒食品新闻动态,关注食品安全动态,传播食安文化!
http://tangjiu.tangjiuw.cn/上海糖酒新闻网欢迎您! 

中高考结束了,暑假开始了,但围绕学习,一些家庭依然硝烟弥漫:父母认为孩子不够努力,甚至网络成瘾;孩子则用夸大的方式表达成长的努力。 不做作业、打游戏、刷视频……孩子躲进了“问题”里,父母则只见“问题”不见人。 理解问题、理解问题背后的人、理

中高考结束了,暑假开始了,但围绕学习,一些家庭依然硝烟弥漫:父母认为孩子不够努力,甚至网络成瘾;孩子则用夸大的方式表达成长的努力。

不做作业、打游戏、刷视频……孩子躲进了“问题”里,父母则只见“问题”不见人。

理解问题、理解问题背后的人、理解人背后的家庭,是医学博士、精神科医生陈发展的核心观点。他写书、做讲座、开视频号,不断地告诉大家:家庭是如何塑造独立个体的,如何规避家庭界限不清而导致的越界行为,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如何谋求积极的改变以及如何从家庭系统出发,更好地理解自己、家人的心理问题,从而成长为更健康完满的个体,构建更幸福的家庭。

这个暑假,父母不妨与孩子共读陈博士专著《为什么家庭会生病》,用新的认知开启下一个学年。

陈发展? 同济大学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专业方向为精神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家庭治疗学组委员等学术职务。


上书房:您在书中前言里分享了一件您工作不久遇到的事:一对夫妻带着八九岁的女儿来看病,主诉是“孩子不愿意上学”。您按照精神科的常规流程做了检查,没有发现病理性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于是,您告诉那对夫妻,他们的女儿没有病。那对夫妻反问您,“一个小孩不愿意去上学,那肯定是有问题啊,我们该怎么办?”这些年来,您是如何寻找答案的?《为什么家庭会生病》是您的答案吗?

陈发展:我那时工作没多久,真的一下子被问住了,只能跟他们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帮助你们,这不属于精神科的就诊范围。”但自那以后,我一直记得这对夫妻焦急无助的眼神。我内心很不安。

这份不安促使我开始关注疾病之外的部分。任何人的存在都不仅仅是个体的表达,与“信念”(理解)、“陪伴”(互动)和“意义”(功能)相关的临床实践丰富了我的精神科知识体系,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过往的经历会使症状具有超越疾病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这些意义比治疗疾病本身更重要、更有价值。

后来,我师从同济大学精神医学和哲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旭东,研习家庭治疗,知道这样的思维模式叫系统式思维。系统式思维的核心是“互动”,在交互影响的人际系统中理解每个人,建构不同的意义,其中重要的人际系统是家庭。因此,在治疗每个患者的过程中,我都会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故事,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和干预。

我将这些感悟、体验和理解,整理成书,分享给诸多需要了解和理解自己,尤其是需要从家庭心理意义层面了解和理解自己的读者。

上书房:什么是家的心理意义?

陈发展:家,除了遮风挡雨,还是一个塑造自我的地方。家的心理意义,首先是提供归属感。

归属感是人类生存的心理基础,当我们在一个群体中没有感受到接纳、包容和理解时,就会焦虑、胆怯和不安,甚至回避。我们会采用熟悉的方式与这个世界接触,来确认自己的位置,选择一种恰当的模式让自己安全地生存下来,即适应性生存策略。这些策略最早来源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家庭对儿童需求的顺应和在不同生活事件中与儿童稳定的互动模式,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归属感。小时候,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把世界解读为安全而接纳的,把自己理解为受欢迎且值得被尊重的;我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遇到了困难,这时家庭成员的回应和解决方式,就会逐渐塑造我们成年后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模式。

其次是分离感。成长的本质是逐渐远离原生家庭,与过去告别。因此,家庭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功能是塑造分离感。分离总是不适的,但又是必需的。最早的分离是我们从母亲的身体里出来,慢慢发现身边还有父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我们通过参与家庭中不同人组成的子系统,逐步过渡到与家庭之外的人建立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分离体验,这些都是与母亲分离体验的延续。如果一个家庭中,母子关系或者其中一个子系统的关系过于紧密,或者其他关系过于紧张,冲突较多,就会阻碍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分离感的形成就会受阻,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后是自我性。归属感和分离感是二元一体的,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体验到充分的安全和归属时,我们才敢尝试着离开这段关系,去和他人建立关系。如果家庭顺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拥有自我决定的体验,这种体验会逐渐让孩子建立拥有界限的自主区域,即自我性。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而我们对自己的认同往往来源于我们对原生家庭的认同。

上书房:近年来,原生家庭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对此,您怎么看?

陈发展:家给了我们生命的底色,却不是生命所有的颜色。如果我们执着于通过改变原生家庭或他人的态度,来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份执着其实就是与家庭成员或他人在重复早年的互动模式,没有形成充足的分离感。

作为已经成年的家庭成员,我们需要学会从原生家庭角度理解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成长受挫全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我们无须改变生命的底色,也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在底色之上加上我们自己的颜色。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陈发展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3x3黄金联赛青少年赛衡阳站震撼来袭,5月18日相约天行健篮球馆

    3x3黄金联赛青少年赛衡阳站震撼来袭,5月18日相约天行健篮球馆

    2024-04-24 19:41

  • 这是今年平遥我最喜欢的电影!

    这是今年平遥我最喜欢的电影!

    2023-10-19 16:36

  • 于正新签小花“照骗”?演戏还被嘲是“没有感情的木头”

    于正新签小花“照骗”?演戏还被嘲是“没有感情的木头”

    2023-10-19 16:36

  • 漫威最佳剧集回归,惊喜or失望?

    漫威最佳剧集回归,惊喜or失望?

    2023-10-19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