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7月6日报道:上海博物馆收藏历代金石拓本,其中不乏精稀之品与名家鉴藏之作。“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今天在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临展厅正式开幕,37件/组文物让观众欣赏中华吉金乐石之美,体验古老传拓艺术之妙。这是上海博物馆首次举办金石传拓技艺主题的特展。
金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从先秦时期开始就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传播其中的内容,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即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内容忠实复印到纸上的技法。传拓技艺适用范围甚广,逐渐演化为集金石学、书法、绘画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门类,活跃于考古、文博等领域,如今已被列入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次展览共展出37件/组文物,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亦向上海图书馆借展文物6件(分3件/组)。展品不乏名品佳作,“青铜器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三件馆藏全形拓本齐聚亮相,我国已出土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制作的第一批完整拓本之一与观众见面。此外,吴大澂《愙斋集古图》、清代六舟拓陈庚绘《剔灯图》(照片)等与馆藏原器并置展出。
司母戊方鼎拓本
吴大澂《愙斋集古图》与馆藏原器并置展出
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官员李孔融介绍,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展出北宋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拓本等,以追溯传拓技艺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其对于文化传承的实用性。第二部分“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展出西汉竟宁元年雁足灯,清代六舟拓陈庚绘《剔灯图》(照片),清代毛公鼎全形拓,清代大盂鼎全形拓,吴大澂《愙斋集古图》等,阐释传拓技艺的创新和吉金传拓的艺术表现。第三部分“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保护”,展出商代晚期涂朱刻辞牛胛骨、秦代椭升、大克鼎全形拓等,向观众展示上海博物馆自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以来,对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上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将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应用于青铜器、古文字等领域,运用大量拓片资料,既是上博学术研究的传统,也是展览陈列中展示文物的重要手段。”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观众带来对古老传拓技艺的独特体验。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将持续至10月8日,并于7月7日至8月20日期间每周五的夜场开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