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6月11日报道:“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用ChatGPT2辅助写作项目。一个多月的时间,用它辅助写作,写了两个故事和一个中篇小说中的两个章节。当时写两三千字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如果自己写,两三个小时就写完了。但是谁也没想到,ChatGPT4来了,依靠巨大的算力,模型放成千上万倍的放大,仿佛有了一个神奇的能力。”近日,作家小白在“文学孵化与ChatGPT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提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与模型一起进步。
“文学孵化与ChatGPT研讨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来自上海市作家协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的近30位作家、学者就该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建国看来,内容输出过程本身,是其与人类用户共同创造的过程。比如说输出内容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提问的能力。“你有多厉害,ChatGPT就有多厉害。如果你是小白,你绝对不可能让ChatGPT成为一个强悍的助手。这意味着艺术学院的学生如果真正想用好Midjourney、ChatGPT,只懂技术是不够的,还要继承很多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他还建议可以开设一门和ChatGPT一起创作的课程。“无论是文本还是绘画,未来人机辅助创作,人机沟通能力很重要。学会和机器互动,掌握它的逻辑,才能让它为我们所用。”
“我有点夸张地觉得文学就是AI,或者说文学它自带AI属性。文学也有模仿、抄袭、拼贴,只是我们自己可能不自知而已。ChatGPT的逻辑就是对话逻辑,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学的逻辑。”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表示,“我们怎么应对这样的技术趋势?八个字:不要硬扛,不要投降。”
上海网络作协会长血红介绍,自己签约的网站后台上研发了辅助写作的软件,人机界面和ChatGPT差不多。有一天,七八个写不同题材类型的作家试用,结果有喜有忧。“我写仙侠小说,让后台程序写出12件东方仙侠色彩的法宝,只用了几秒钟。写科幻的作家要求设计10件功能、战斗模式不同的机甲,也只用了几秒钟。写历史文的作者要一段唐朝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它写得更快,文字还参考了多本书中的词句。当让它写一段关于西方骑士和贵族掺杂爱情的故事时,大概花了20秒钟写出来两行字。”血红表示,在辅助性写作上,AI对人物、景物以及各种场景的描写,对作者的帮助很大,但写故事的能力目前还不会影响作家。不过,他也担心,“现在很多人拿着手机人机交流,被动地吸收画面、音乐、视频,他们不聊天、不诉说、不阐述心里的想法、不跟其他人情感交流,当人和人之间所有交流都变成AI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情境。”
“ChatGPT不仅是一种技术的运用,实际上也正在促成一个新的文化的现象。很多人已经开始了ChatGPT游戏式的文学尝试,将带来里程碑式的革命。”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表示,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文学位于什么样的位置?文学的孵化会如何发展?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应该有‘融汇古今、连通中外’的新思路、新探索、新做法,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更好地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孵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