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陈杰在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宣讲。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提供
站在小区垃圾房旁,志愿者唐金强“审视着”来来往往的居民。
四年前,上海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之初,想偷懒的居民不少,唐金强既是科普员,又是监督员,他一边要告知居民识别干湿垃圾的方法,一边还要防止居民“拎不清”。在岗两个小时的场景,像是在超市抢购打折商品,忙得不可开交。
“变化蛮大,现在好多了。”如今站在垃圾房旁,唐金强更像一个闲逛的居民,90%的小区居民都能做到自觉垃圾分类,唐金强也轻松了不少。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四年来,像唐金强这样的垃圾分类注册志愿者人数从0来到71万,相当于每9名注册志愿者中就有1名是垃圾分类志愿者。
正是他们的一次次的坚持和努力,让垃圾分类意识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居民也逐渐从排斥变成生活习惯。他们是四年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唐金强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时贴的名牌。
以下是一线志愿者口述:
四年,小区垃圾降了近三成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唐金强:
垃圾分类推进这四年,我一直是垃圾分类志愿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蛮大”。
我所在的爱家豪庭小区一共有609户、近2000人口。施行垃圾分类政策之前,每个栋楼有两个垃圾桶,居民扔垃圾也简单,一个袋子,不分不捡,出门时顺带一丢就成。
垃圾分类实施之后,楼道垃圾桶撤了,变成几十米至一两百米之外的垃圾房;丢垃圾要看时间了,有时候跟出门时间不凑巧,还要专门下楼一趟;干湿分类也太讲究,老年人多多少少有点犯迷糊,记不住这么多……
一开始,不少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很反感,志愿者不得不一直守在垃圾桶旁边,一方面是监督,另一方面也会向居民科普哪些是湿垃圾,有的人实在搞不懂,我们就动手帮忙分类。即使这样,最开始的垃圾分类效果也不理想,可能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做到自觉分类。
这些年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发资料,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有的老人下楼不方便,我们就上门收垃圾,但这有一个前提——分类要自己做好。
垃圾分类工作就这样一点点做了起来,逐步让居民接受,直到现在形成居民的生活习惯。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唐金强所在小区的垃圾房?
我们小区本来有两处垃圾房,后来在分类工作逐步的落实中,发现垃圾没设想中的多,就减少了一个。垃圾分类前,我们小区每日产生的垃圾用“黄鱼车”拉,得运7车,现在5车就够了。
现在,小区90%以上的居民能自觉做到干湿垃圾分类。不过我们也发现,居民对于干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区分还比较简单,一般只会把纸盒和矿泉水瓶单独分出来,其实像牛奶瓶之类的也都是可回收物。
前几年开始,小区就安排了专门的保洁进行垃圾的二次分拣,除了把干垃圾和可回收物区分之外,也把湿垃圾里可能存在的塑料袋、卫生纸拣出来——相当于给垃圾分类做“兜底”。因为一部分垃圾转为可回收物,我们小区原本每天18桶、每桶240L的干垃圾数量,直接减少到15桶。
堆肥桶每天产生的生态肥用来给绿植施肥。
除此之外,我们小区还有发酵堆肥的设备,只要放四周就能产生肥料。现在,我们每天将60L的湿垃圾收集起来进行发酵堆肥,每天能收集20L的生态肥,没什么气味,肥力也足,所以我们小区的绿植长得也很好。
整体下来,垃圾分类后,我们小区的垃圾数量降了近三成,我想,这对于低碳生活一定是有帮助的。
唐金强所在小区设置的垃圾分类宣传点位
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成为“好习惯”
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药师陈杰:
2018年,我看到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正在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毫不犹豫报了名,当时,我作为志愿者代表上台领取了志愿服装——一件十分具有标志性的“黄马甲”,内心觉得一定要为上海的垃圾分类做点什么。
垃圾分类正式推行之初,相关工作困难重重。有的居民不懂分类,有的因习惯问题而不愿意分,有的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如何让更多居民懂分类、会分类、愿意分类?我们志愿者们当时也想尽了办法,最终在绿化市容局的支持下,启动“黄马甲在行动”垃圾分类1+X新模式,即在工作之余通过宣讲培训、上门指导、守箱监督、节能环保、科普宣传等方法,吸引带动居民参与。
陈杰在学校进行垃圾分类宣讲
这几年,南翔镇300余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开展了50余场垃圾分类宣讲培训,40余场主题活动,小区、街镇、公园、学校、企业等等,垃圾分类的理念和意识在一次次重复的宣讲中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接受,最后成为习惯,我也觉得十分欣慰。
对了,我特别喜欢去学校里给小朋友们做宣讲。俗话说“萌娃学分类,全家齐支持。”每年我都会在中小学举办垃圾分类小讲堂,引导学生倡议签名在家争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并发放聘书,让小朋友们回家邀请父母和长辈们一起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不要小看小朋友的力量,哪有家长不想成为小朋友的榜样?
四年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新时尚变为市民好习惯。前些天看到一个数据很惊喜——截至2023年5月,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者已达71万人,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已达27639个,38万人次参与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看到那么多人积极助力垃圾分类,愿意为上海的市容环境出一份力,就会觉得这几年的工作十分值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