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业务的市民在门口有序排队。 □本报记者 刘雅雯 摄
■本报记者 刘雅雯
为切实解决周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近日上海农商银行在抓牢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推出网点“应开尽开”、延长营业时间、提前预约发号、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精细服务管理、实时排队监测、备足现金库存八项措施,积极应对临柜金融业务高峰,提升营业网点及工作人员金融服务效能。
据相关网点负责人介绍,八项措施实施后,网点外的队伍没那么长了,基本控制在20人以内。
发放号码分流错峰
据悉,为缓解居民排队的等候时间,尽量减少因人员聚集而造成的疫情防控风险,每天早晨,银行工作人员会在网点门口提前发放业务受理预约号,并提示号码靠后的居民先行离开,错峰前来。“目前我们每天发放差不多200个号,基本能满足周边居民和客户的业务办理需求。”对没拿到预约号和急需办理业务的客户,工作人员也会根据现场排队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我们也想大家随到随办理,但目前确实有些困难。根据防疫要求,网点厅堂内有人数要求,无法安排那么多人等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网点窗口“应开尽开”
6月1日,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市民在疫情期间积攒的临柜金融需求非常旺盛。记者了解到,为了在疫情防控到位的情况下保障大家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全市复业网点已超过330个,柜台和机具“应开尽开”。“我们现在是全员上岗,每周网点营业六天。根据老年人的作息特点,网点营业时间也适时作了提前和延后的调整。”网点负责人介绍,“网点每天早中晚消杀三次,还要做好客户秩序维护、业务咨询等,忙不过来的时候,支行也会调派人手支援。虽然工作量很大,但还是要竭力保障大家的需求。”
考虑到天气越来越热,为改善居民排队体验,银行网点适当增加了厅堂内的座椅数量,营业大厅也开启了电风扇。同时,为厅堂外等候的居民设置遮阳棚,提供等候座椅、矿泉水、扇子等,缓解他们的等候焦虑。
据了解,网点还设置了高龄、残障等特殊客户的“绿色通道”,通过爱心窗口为特殊人群提供优先服务;对因高龄、疾病、身体不便等无法前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在确保防疫的要求下,适时提供上门服务;针对养老金领取业务,还设置了专柜办理服务;保障现金供应,坚持做好现金收支两条线,确保现金防疫安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