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长和施肥效果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光照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根系呼吸的能量,能量不足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因此,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氮、磷、钾、钙、镁、锰等元素的吸收明显减少。温度不仅影响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还影响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比如山区水稻经常用低温水灌溉,水稻容易发生稻瘟病,这是低温造成的,影响水稻对硅、钾的吸收。一方面,水分可以加速肥料的溶解,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如果水分过多,不仅土壤不透气,还会造成养分的流失。因此,雨天不宜施肥,晴天应根据土壤干湿情况确定施肥浓度。如果土壤潮湿,肥料可以更密集地使用。如果土壤干燥,施肥前应稀释肥料。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针对农作物可能引起的元素缺乏症,总结出了基于气象条件的施肥预测。比如早春低温年,水稻容易缺磷缺锌,要注意使用磷肥或锌肥;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应增施钾肥,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干旱年份油菜容易缺硼,蔬菜(大白菜、萝卜等。)都容易缺钙,所以要注意使用硼肥和钙肥;雨季容易造成土壤中有效铁的流失,果树经常出现缺铁现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