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为Setorapostornata(Hampson),鳞翅目,Hydridae。别名褐刺蛾。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省、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
主茶、桑、柑、桃、梨、柿、栗、杨树等。
幼虫以叶肉为食,只留下表皮和叶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8 mm,翅展开3l-39mm,均为灰褐色至灰褐色。从前翼前缘近2/3处至肩角附近和臀角附近有一条深棕色弧形水平线,两条线内侧衬有阴影状条带。外横线垂直,外衬铜斑不清,仅臀角处呈梯形。雌蛾的体色和斑纹比雄蛾浅。椭圆形扁圆形,黄色,半透明。幼虫体长35mm,黄色,背线天蓝色。背线前后各有一对黑点,亚背线各有一对突起,其中后胸和腹1、5、8、9段突起最大。茧呈灰褐色,椭圆形。
生活习性一年2-4代,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的土壤中结茧越冬。第三代地区的成虫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大多数卵产在叶子的背面,每只雌虫产300多枚卵。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背,以叶肉为食,半个月后分散为害,以叶为食。当它成熟时,它会钻入地下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请参考绿刺蛾(棕边绿刺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