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损害
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草莓叶斑病,在中国各地都很常见。主要损伤叶片,引起叶斑病,多在老叶上。叶柄、果柄、嫩茎、浆果和种子也会受到伤害。
病原体和症状
无性世代属于半翅目,枝孢亚科。有性世代为草莓瓢虫,属于子囊菌亚科,侧耳属。叶片上的病斑刚开始是暗紫色的小斑点,后来扩展成2 ~ 5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边缘呈紫色,中心呈灰白色,轮纹略细,似蛇眼。病变发生时间长了,往往会合并成大斑。细菌侵入浆果上的种子,单个或连续的,受伤的种子和周围的果肉变黑,使它们失去商业价值。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病斑上的菌丝或分生孢子越冬,也可产生微小菌核。另一些用产生的子囊菌越冬,越冬后在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传播和初侵染,在疫区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表土上的病原菌和菌核是主要传播载体。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8 ~ 22,低于7或高于23时生长延迟。秋季和春季光照不足,天气潮湿时发病严重。连作田,粗放经营,排水不畅的地块病情严重。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收割后及时清理田地,清除并收集受损树叶,焚烧。种植时消灭病苗。发病初期,喷施50%丁二酸铜肥(DT)可湿性粉剂500倍、30%路德宝悬浮剂400倍、14%白铜水剂300倍、77%科德可湿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50倍。每10天一次,共2 ~ 3次。收获前3天停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