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在植株各部位发生,属于真菌性病害。因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粒瘟。其发生特点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中越冬。
一.有害症状
1.苗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无定形的病斑,有时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的霉菌层。
2.叶瘟一般发生在分蘖期以后。常见的典型病变为梭形。
3.热病多发生在旗叶下的第1-2节,起初呈黑褐色,逐渐扩大。病斑可包围部分或全部节位,接头变黑,后期病节萎缩下垂,造成水稻植株断株倒伏,影响结实灌浆,甚至形成白穗。
4.穗颈病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上。病斑起初是深褐色的斑点,后来向上向下扩展,形成深褐色的条纹。轻者影响结实,浆灌,甚至增加籽粒。重者可形成白色圆锥花序,完全不育。
二、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
2.科学用水,避免深水淹水,保持田间湿润,即使下雨天也要注意清沟排水;
3.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或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70g/亩,喷水50kg。
4.抽穗期应保护穗瘟。休息前2 ~ 3天,每亩喷施40%富士1号乳油75 ~ 100毫升或75%三环唑30克加水50 ~ 75公斤,7 ~ 10天后视天气情况再用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