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辉 吕富来 本报记者 陈绍鹏
今年4月,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公布入选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其中婺源石堨位居榜首。“石堨是古老的水利工程,也是传统村落的建筑符号。”婺源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婺源实施‘景村’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
近年来,婺源立足“全域皆景、村村是景、村景相融”的县情,因地制宜实施“景村”党建工程,将党员保护传统村落岗位设在“每一栋古民居古祠堂、每一座古桥古亭、每一条古街古巷、每一方石堨石塝、每一片水口古林”上,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
强化顶层设计,传统村落保护“有章可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婺源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景村”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景村”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实施方案》《关于持续深化“景村”党建引领 提升服务全域旅游质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保“有章可循”。同时,创新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传统村落制度,构建“景村”党建县、乡、村、组、党员“五位一体”运行机制。明确传统村落保护17类56项具体工作举措,细化29个县直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各基层党组织82项具体任务举措,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压茬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婺源拥有中国传统村落30个,数量位居全国县级前列。2023年,该县投入维修资金1379万元,修缮传统建筑187幢,力争到2025年建成20个保护有力、特色明显、产业兴旺的传统村落样板,赋能乡村振兴。其中,通过发挥乡、村党组织作用,溪头乡龙尾村成功引进步长药业公司,“盘活”21栋古宅打造民宿集群,旅游旺季“一房难求”。厚塘庄园、流苏小筑民宿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注重全员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有条不紊”
“众人划桨开大船。”婺源创新设立党员服务传统村落保护“触手可及、伸手可做”的特色“微岗位”200余个,将“微岗位”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该县灵活设置“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文化挖掘”等功能型党小组40余个,常态化开展古村文化宣传、古屋防火防盗、维修补漏、流转托管、矛盾化解等工作。此外,在传统村落建设35个兼具党小组议事、公益服务、村落文化展示、旅游购物等功能的“党员服务驿站”“红心服务台”等场所,提升“景村”党建阵地服务功能。
为促使传统村落“活起来”,婺源对散布城乡的传统村落古建民居进行全面摸底确权,共为3810栋传统建筑完成了“身份认定”。在此基础上,创新制定“所有权人和村集体流转一批、乡贤和新村民认养一批、全球招募认领一批、企业开发一批、旅游和民宿开发活化一批”等办法,推动传统村落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同时,制订推广“古屋贷”等金融产品,做好“两山”转化文章。
自2022年起,婺源两次面向全球招募古建民居“宿主”,老城区19栋古建筑成功认领“宿主”;推出10个传统村落面向全球公开招募“传统村落运营商”,共同打造“国际乡村度假旅居目的地”。2023年,婺源完成6个中国传统村落材料申报工作,申报数量位居江西省县级之首。
发挥比较优势,传统村落保护“有利可图”
为保护传统村落,婺源各级党组织举办28期建筑工匠专题培训班,共为2800多名建筑工匠“传经送宝”。能工巧匠对散落城乡的1000多幢非徽派建筑进行“改徽、保徽、建徽”,达到了“远看改色调,近看改符号,整体成风貌”的效果,化腐朽为神奇,成就了人们心中的“梦里老家”。
近年来,通过保护传统村落,促进乡村振兴,婺源形成了以理坑为代表的写生艺术区、以甲路为代表的纸伞非遗区、以坑头为代表的米酒酿造区等“一区一特色”,开辟了“传统村落+民宿度假”“传统村落+影视文创”“传统村落+电商直播”等“一村一产业”,拓宽了“两山”转化新路径。广大党员投身“景村”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热情高涨,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永续发展。
“我们以婺源30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点,以其他70多个古村落为线,‘以点带线辐面’促进百姓共同致富。”记者从婺源县委组织部获悉,婺源带动传统村落原住居民、文化创客10.3万余人吃上了“文物饭”“景观饭”,促使占全县总人口近30%的村民享受到了传统村落“两山”转化红利,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2023年,婺源30个中国传统村落所属的行政村中,24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其中8个村超过50万元、6个村超过100万元。
来 源:上饶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