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文狠批!这些离谱甜宠剧是时候该淘汰了
起猛了,有生之年看到央视吐槽“性缘脑”了!
10月8日,央视官博发出九宫格漫画批判影视剧中普遍存在的“性缘脑”剧情,明明只有9张漫画,却好像能看到一大堆热剧的影子。
披着职业的外衣谈恋爱、把性骚扰当撒糖、让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暧昧、为了恋爱抛父弃母断送事业……每个梗都能随机创飞一大波观众,所有编剧都值得来认领这波吐槽!
流水的甜宠剧,铁打的“性缘脑”
央视提出的这个新词“性缘脑”,指的是“一种把性视为关键因素的思维方式”。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基于性的性缘关系,所以性缘脑其实是一种升级版的恋爱脑——一切为了爱情,为了一切爱情,可以创飞一切。
比如,消防员、电竞选手、抗日英雄……管你主角是什么身份,统统放下正事来谈恋爱!如果男主是消防员,那女主家必着火;如果男主是医生,那女主家必有人重病……总之,无论是职业设定还是年代背景设定,全都只是男女主甜宠play的一环。
最近热播的《他从火光中走来》,剧情设定是消防员林陆骁偶遇自己曾经从火场中救下的舞蹈演员南初,然后女主走到哪火就烧到哪,而且只要女主遇火就必定是男主出警去救;她一直挨烧,他一直救火,他们最后能走到一起,每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都功不可没。
再比如,男女主好像每天只有谈恋爱这一件事好做,其余的事情都要为恋爱让路。书是可以不念的,班是可以不上的,爹妈是可以不认的。何以解忧,唯有恋爱;除了恋爱,一切免谈。他们的人生信条是:“男女主爱情驾到,其他通通闪开!”
《我的人间烟火》里的许沁,就把这种抛家舍业的恋爱观践行得实实在在。从小富养长大的她,优质的男人不放在眼里,至亲的家人不放在心里,唯独见了小混混男主就走不动道。父母和哥哥为她买房买车、托关系把她送进最好的医院,她把这些行为视作粪土,却对男主随手煮的一碗白粥视若珍宝。黑夜给了她黑色的眼睛,而她选择成为白眼狼。
又比如,打着爱的旗号却做着和爱不贴边的事。他贬低她、囚禁她、羞辱她、断送她的事业、甚至为了她不惜毁天灭地,拉三界苍生共沉沦……在我们的国剧创作者们看来,这一切,只因为他爱她。看到这里,真的很想问创作者们一句:“这样的爱给你你要不要啊?”
《人间烟火》里的宋焰,对女主动辄呼来喝去,没事就来一段莫名其妙的pua。说女主年纪大、装可爱、是个怂包、软柿子、像个女鬼、情商低,还逼女主和家里断绝关系,甚至威胁女主的养母。明知女主不吃辣,他还是做了带辣椒的菜。女主的哥哥来找他对峙,问他到底能给女主什么,他又拽又油地说:“我能教她抽烟、喝酒、打架……”
男主与女主的哥哥对峙
男主威胁女主养母
以上离大谱的“性缘脑”桥段,出自但不限于以下热剧:《他从火光中走来》《偷偷藏不住》《点燃我温暖你》《我的人间烟火》《东八区的先生们》《千古玦尘》《你微笑时很美》……此处省略n部国剧,不然这个名单怕是要列到地老天荒。
永远在拍爱,却永远都不会拍爱,是许多国剧面临的共同困境。在苍白空洞的爱情线面前,似乎一切逻辑、原则、底线、道德都可以做出无休止的让步。
可是,这样无脑堆砌起来的甜宠情节真的好看吗?“性缘脑”肆虐的国剧层出不穷,像一场闹剧;而今,这场闹剧已经持续得够久,是时候喊停了。
影视剧里横行的“性缘脑”情节,为什么值得批判?
首先,恋爱高于一切的“性缘脑”本身就是一种扭曲的爱情观。以这样的观念作为整个蓝本,既写不出什么好小说好本子,也拍不出靠谱的剧集。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性缘脑”被无限放大的背后,是真实的普通人和现实生活的失语。所有普世性的义务、责任和成长都被掩埋在无脑的甜宠之下,成为男女主秀恩爱的陪衬。于是,在这些国剧里,只有烂俗的爱,没有生活。
17年前的《一帘幽梦》里,还没人发现“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紫菱失去的可是爱情”这句台词有什么不对;在当时封建保守的年代里,敢于言爱的琼瑶式言情也因为具有自由、解放的意义而受到追捧。
到了今年夏天的“许沁白粥梗”,配方还是和17年前一样的恋爱脑,可是在越来越重视人格独立、尊严和自由的当代,这样的恋爱脑显然太过时了、太突兀了,也太没诚意了。许沁的一碗白粥,没法唤起观众们对于浪漫的向往和对甜蜜爱情的期待,观众们看到的只有被她践踏的亲缘和被她放弃的人格,感受到的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惋惜和愤怒,甚至由此引发了“如果女儿是恋爱脑该怎么办”的大型讨论。
只能说,这样的剧能够制作和发行,导演+编剧+制作方+投资方都应该检讨。
其次,文艺作品对观众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价值观成型期间的青少年们。现在的国剧市场上,无论职业剧、校园剧还是古装剧,都是一水儿的“性缘脑”情节扎堆儿,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对感情的认知出现偏差,导致恋爱时忽略三观、人品等重要条件,一味追求甜宠。
“性缘脑”情节下营造出来的热烈爱情只是假象,当“性缘脑”剧情不断向观众输出一个个看似理想,实则“乌托邦”的“完美爱情模板”时,不仅会影响观众的爱情观,还会误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判断和选择。甚至让14、15岁的小女生遇到成年男性的骚扰的时候没办法生出反抗意识,甚至还会以为这是甜甜的恋爱。
在从未停歇的玛丽苏浪潮中,“霸总”“不良少年”等形象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男性,而“傻白甜”“小娇妻”等形象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伴随着这种影响一起加深的,还有日益牢固的性别刻板印象、陈旧过时的价值观、失去自主性的情感认同。
这一系列效应的最终走向,就如同网友的辣评:“打工爱上店长,补习爱上老师,做头爱上托尼,学车爱上教练,军训爱上教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新郎。”
再次,现在的编剧和原著作者都没啥新意,完全是在套路化产出流水线式的作品。两部剧把主角名字抹掉,剧情的查重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现偶剧就是欢喜冤家合分合分合,古偶剧就是拉上苍生垫背的甜虐恋情;而被动接收同质化内容的观众们,早就已经严重审美疲劳。希望央视的这一波点评批评有用,希望在这次甜宠剧集体挨骂的大事件之后,所有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们都能得到警醒和激励,拿出突破现有生产流水线的勇气与实力。
让观众吃!点!好!的!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央视的这波批评有点太矫情,认为“加感情线有啥问题嘛?难道男女主要干巴巴地演完一部剧?谈恋爱有错吗?”
虽然但是,在提出质疑之前请先搞搞清楚,央视和许多观众们吐槽的并不是感情线本身,而是编剧们无脑滥加感情线,甚至让所有剧情设定都为恋爱服务的不合理行为。
观众的诉求很简单——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剧情能谈恋爱但请遵循逻辑。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艺作品,正常的逻辑都应该是在生活里遇到爱情,而不是为了爱情才去生活。“性缘脑”式的剧情处理,就像“为了醋而包饺子”的行为,说得含蓄一些,是本末倒置;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无脑低智。
所以,央视和观众们批评的根本不是恋爱戏码本身,而是那些落后的爱情观和歪得九曲十八弯的三观。此处@所有编剧,别再编排无效套路了,让人物们谈点儿大小脑正常的恋爱吧,拜托拜托!
作为观众,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什么?
这届暑期档的观众真的太难了,先经受了油腻的暴击,又迎来了“性缘脑”的洗礼。而央视的这一波下场发声是一个好的开头,国剧市场风气扭转有望,观众朋友们,咱们的福气在后面!!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吐槽diss“性缘脑”情节的时候,也要警惕被这样的情节洗脑。请保持自己的辨别心与判断力!要知道,无论在剧里还是剧外,感情作为宏观人生剧情的一条支线,是为整个人生服务的,而不是要整个人生反过来成为爱情的注脚。所以,无论是否出现感情支线,都请每个人写好自己的精彩剧情,过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影视剧目前确实存在许多硬伤。如今被央视带头炮轰的“性缘脑”现象,仅仅是许许多多个硬伤中的一种。
有网友抱怨说:“光吐槽‘性缘脑’就万事大吉了吗?国剧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多着呢!”这样的想法虽然正确,但目前影视剧里铺天盖地的“性缘脑”情节毕竟也是普遍且主流的问题。观众们苦“性缘脑”久矣,央视这一波吐槽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努力去解决一个问题,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结语
央视这次对离谱国剧的围剿,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但唯一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付闻樱可比央视漫画里的好看多了!
真的希望创作者们能够明白,时移世异,文艺作品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明明更独立、更平等、更注重个人发展的新式婚恋观已经深入人心,可有些甜宠剧却还像活在过去,用老套、烂俗甚至恶臭的无脑甜梗,平等地恶心着每一个人。对于这些无法跟上时代、无法为观众服务的文艺作品来说,被时代和观众抛弃,是它们殊途同归的结局。
最后,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除了赞同央视之外,更是诚心诚意地期盼国剧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希望可以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与条框,多一些能拍的题材和内容;希望我们的文娱领域能够越来越百花齐放、有更多元化和更深度的呈现;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够等到更多高质量的剧集作品出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