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问界新M7发布即爆火,小米汽车接近量产,BAT均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还有传统主机厂和新造车企业深耕新品……智能网联汽车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路径?
10月12日,在2023年上海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的《智能网联趋势洞察:用户数字生活新展望》显示,用户对智能座驾的要求已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迈向多维的出行体验,从快速移动变为对舒适娱乐的追求。报告显示,智能乘车体验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互动性、智能性、开放度、智慧化程度,交通方式的变化,与空间和信息利用的变化会诞生未来主要的发展机会。
如今,围绕智能座驾,主要集中于电气化、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关键词。报告预测,未来,这三大核心赋能趋势会先后依次颠覆行业的价值链。未来五年,仍然是电气化和数智化不断成熟落地的时期,即车必须先是电动的,然后才是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促使自动驾驶技术在车载单元的利用,用户或乘客才能通过平台享受即时出行服务。
车作为一种载体,未来会变成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卖点。报告预测,智能座驾产业将在2035年形成完全以用户出行诉求为核心的全新产业格局。比如,需求匹配平台、个性化制造平台,相关工具载体的方式会由此发生转变。
聚焦于智能座舱的本身,未来服务于用户整个生命周期的出行机会会有三个重要的锚点。报告指出,车端导向、场景导向以及泛生态服务将成为智能座驾赛道入局者们机遇。例如,车端软件订阅,围绕智能汽车打造的生态娱乐泛空间范畴,以及相关跨界合作或者品牌是已经显现出的盈利点。
针对中国消费者,报告分析称,习惯于接受个性化、安全便捷、流畅和创新的服务体验,即流畅的辅助驾驶功能,自动跟车、变道,OTA升级等功能更畅销。短期来看,支付、获取服务等数字化工具和体验,已能让驾驶者可以分身完成其他工作。
时下,荣威、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多个主机厂都推出了娱乐座舱、游戏座舱、女性座舱等特色功能。但报告指出,这些特色座舱还需要基于柔性屏、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芯片,甚至脑机接口等未来技术服务的能力,嵌合进用户的使用场景,届时才能给座舱场景带来新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