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吹响春天的号角。最是竹园美,溢满成长的音符。真实课堂交流,共研共讨。专业智慧分享,共学共进。这一派教育的生机勃勃,一起共享。
三月中旬,我们与济南的老师们共赴了一场教育之旅,伴着春的序曲,我们的教育研究脚步从未停歇。4月14日,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竹园小学张杨校区又迎来了一批专业而尊贵的客人,他们便是“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班”的老师们。一场主题为“基于新课标的学科实践课堂推进”教学研究活动,在张杨校区拉开帷幕。一早,张杨校区项目主任管理团队就在校门口迎接客人们的到来。
新课标的落地,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做教育?基于校园实际的教育改革如何开花落地?我们始终将课堂作为改革的主阵地、将学生的高质量教育作为课程推进目标,我们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和成长无缝衔接的校园空间。
来自辽宁省的专业教研员们在我们的校园空间中,感受着竹园课堂改革的魅力、体验着竹园学习空间的多彩……
校园之美
美在每一处小空间的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具身体验。当孩子站在学校的中央,校园就充满了成长的活力。
走进校园,便令大家耳目一新,一群活力小笋芽已经在校园中迎接那些客人老师们了,他们便是“校园小向导”项目化学习团队的成员,经历过项目化学习市级展示的挑战,这些小笋芽已经经验傍身,他们带领着辽宁省义务教育学科教研员研修班的教师漫步校园,把一个个小空间的小秘密向老师们娓娓道来。
在现场,主角是每一个孩子,对象是一群陌生的外省市老师,在这样一个真实场景下,孩子们经历着如何与陌生老师沟通、如何将学校的美好展现在老师们面前、如何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学习即成长。
小笋芽们向他们阐释了学校校训的内涵及办学理念,介绍了学校建设的相关情况,漫步教学楼、中厅、宣传墙、涂鸦墙、拐角处等,校园的每一处小空间无不呈现着我们对于“儿童视角下”学习的理解和诠释。辽宁省的教师们在参观中纷纷拍照,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竹园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其中的两位英语教研员,尝试向小向导全英文提问,本以为会难倒小朋友,没想到我们的小向导用英文对答如流,老师们啧啧称赞,笑着说:“我被你们的学生圈粉了。”马上同行的老师拍下了合影。
课堂之美
美在对课标的准确把握
小小的课堂,是改革的主阵地。标准如何落地,能力如何提升,且看一群小老师们的大智慧。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材育人价值、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课程改革只有触动“课堂”板块,才能使课改与教改相得益彰。张杨校区的六位老师进行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堂展示,以促进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根本转变。
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范君英老师执教的是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指导《我的动物朋友》,范老师以“探秘动物王国”的单元任务出发,结合本单元《母鸡》《猫》《白鹅》三篇课文的写法梳理,将“如何向别人介绍你的动物朋友”为情境任务驱动,以“回顾——梳理——提炼——运用”为四步教学法,从读到写、读写结合,一气呵成。范老师引入了项目化学习工具“汉堡包写作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进行习作的自我检测,学生通过比对,很快就发现了自己习作中的问题。
新区语文学科骨干陆燕老师执教的是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以“探秘自然王国”这个单元大任务出发,以“打卡植物部落,发现花之谜”对课文开展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读懂句意,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关键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需要对关键进行修改,才能把这段话的主要意思表达清楚,通过“想一想、找一找、改一改”这样三个步骤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切实落实语文要素。
新区自然学科中心组成员冯蔚老师执教的是《探究室内外空气的差异》一课。这节课是项目化学习《看得见的空气》的其中一课,解决问题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在室内更容易犯困?”。本课的目标是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点激荡”和“画廊漫步”两个项目化工具,充分展开讨论交流、相互学习、评价建议、完善方案,学生以主动学习的姿态开展探究学习。
新区英语学科骨干杨莉蓓老师执教的是5B M3U1 Signs第二课时:Signs around us,在课堂上杨老师介绍了标志的功能,让同学们在生活中认识标志并感知标志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学会遵守规则、共创和谐的社会。在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对标志进行描述,能够运用句型It means...认识标志的内在含义。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从signs in the park尝试在后续课堂中迁移到signs in the school。
新区英语学科骨干卢颖老师基于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4A M3U1 In our school的单元内容,带领学生开展了Ourschool的项目化学习。本节课基于Would you like to make a Zhuyuan-style introduction of our school?驱动性问题下的知识与能力建构课。学生围绕子问题‘What is Zhuyuan Style?’的讨论,通过Information card,Thinking hat,Jigsaw reading等学习工具在真实的校园中观察发现校园文化、在讨论中有逻辑地进行表达,在分享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形成竹园特有的学校介绍,用自己的方式为竹园代言!
新区音乐学科骨干韩玮老师执教的是编创与演绎。在课堂上,韩老师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在创编好旋律的基础上进行铃声的演绎,同学们通过交流与评价,提出合理性建议,进一步优化各自小组的铃声。整个课堂积极踊跃,余音袅袅,显示出项目化学习活动给课堂带来的生机。
分享之美
美在对育人的倾心投入
深度探讨,碰撞思维火花。交流之路,教育花香满径。在竹园,我们聚力前行。
课堂展示观摩结束后,研讨交流活动在四楼继续。张杨校区负责人范老师向客人们致欢迎辞,代娄华英校长向远道而来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期待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接着,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的负责老师基于学校实际,结合研究的空间领域,做了专题微讲座。微讲座,深思考,老师们在研究交流中推进育人方式根本变革。
新区体育学科骨干倪麟老师以“拓展体育学习空间 形成体育核心素养“为主题,围绕体育学习主要空间——”体育课堂“空间的有效拓展运用的方法、策略展开,从“课程教学结构化”、“学习活动情境化”和“表现过程可视化”三方面阐述了教师、学生和学习评价在空间拓展运用上如何有效发挥作用,达成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新区美术学科中心组成员朱燕凡老师以“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学科实践”为主题,围绕学校丰富的艺术活动,就“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和艺术的魅力,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让艺术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展开交流分享。朱老师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教材的再构和重整、开展学生美术学科实践活动。
新区信息技术学科骨干王华清老师和新区德育中心组成员谢楠老师以“数字赋能 创智慧学习空间”为主题,他们表示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适应学习方式变革,一直在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多元数字化学习空间,在课堂中可以利用“三个助手”和“运动手环”助推课堂数字化学习空间,借助数据实证能促使课堂教学科学化、精准化、趣味化,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综合核心素养起着正向激励的作用。此外,校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空间形成了“拔节生长”的数字画像,创新着智慧校园的模式。
新区语文学科骨干杨峥老师以“读写结合 浸润作文空间”为主题,围绕“作文教学走向作文教育”这一竹园品牌新探索,进行作文教育特色课程的深化研究阐述。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单方面的学习活动,而是与学生所有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如何从读写结合,学科渗透,打破长期形成的学科壁垒,突破学科边界,体现新理念下的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使作文教育愈加彰显立德树人的作用。
来自龙阳校区的桂丽晨老师和柳埠校区的王申玲老师以“xin劳动 幸童年”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劳动课程。桂老师从劳动课程的“目标”“内容”“途径”“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分享了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贯穿于学生校内外生活全过程,开展劳动习惯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劳动情感培育和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做法。王申玲老师从劳动指导手册架构下的各劳动板块实践操作和劳动特色奖章进行了分享。
各学科新课标都强调以情境、问题、任务、项目为抓手,切实推进学科实践的实施,建构实践型的育人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中真实地感受知识的来源和背景,体验知识的用处和价值,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领悟到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并发展学习的自信心。
来自辽宁省的教育学院教研中心的孙岩主任在活动最后对学校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并称赞“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着诚朴、沛润、自由、创新的学校。不虚此行!”
教育是灵魂,是未来的希望;教育是奋斗,是成就的基石。我们携手,共同前行;我们努力,共同奋斗。让我们共同,创造教育的辉煌。
一次交流也是一次分享,一次展示也是一次互动,一次相遇也是一次相聚。教育是永恒的话题,课堂是我们实践的基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我们将以本次交流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大改革的步伐、继续创新实践的空间,未实现竹园高质量发展“向课堂要质量、向校园要空间”。
最美人间四月天,最恋课堂实践美,育人之路,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