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的建节水、青翠的山林、金黄的稻穗、整洁的村庄,走进万村乡,一幅生态共富的美丽乡村画卷便映入眼帘。
自今年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以来,万村乡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依托“党建强乡、生态立乡、文化兴乡、产业富乡”,不断提升带动力、凝聚力,努力实现“落后乡”的华丽蜕变。
党建强乡,夯实“红色堡垒”
打造党建品牌,让乡村底色“红”起来。万村乡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丰富“万村红”特色党建品牌,提出“万村六红”,努力做到“经济发展红、基层党建红、社会治理红、民生事业红、乡村振兴红、干部队伍红”,通过品牌建设,焕发基层党建活力、破解乡村治理瓶颈,为万村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引领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从防洪河提、交通路网、污水管网、高标准农田,到文化礼堂、休闲健身广场、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等建设,再到温泉小镇、美丽集镇、未来乡村示范点的建设……民生项目接力乡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万村乡“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
新任万村乡党委书记吴华飞说,乡村两级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上连党心、下连民心,肩负着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把百姓间的矛盾化开了,问题解决了,百姓的信任感自然就回来了。
制度立乡,解锁“善治密码”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制度大家定、大家守,以制度立乡,以规矩管人管事,“规则治乡”成为万村乡治理的鲜明特色。
健全内部机制,夯实乡村治理“最牢基础”。完善督查推进机制,以强化目标管理为核心,将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确保事事有人管、有人问。强化工作的督查推进,把督查融入工作落实的全过程,加大现场会办和督查推进力度,形成“每周汇报、每月督查、季度观摩、年终评比”机制。优化考核评比机制,坚持实绩业绩导向,同时,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能力、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坚持共建共治,打造乡村治理“最强队伍”。万村乡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务实之风,创新百名干部进课堂,讲解政策法规;千名党员进网格,化解矛盾纠纷;万名群众进现场,破解发展难题等“三进三解”工作机制,组建村民微信直达圈,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切实解决“三留一困”实际困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效率,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文化兴乡,涵养“文明乡风”
在万村,每个村民都有一份“门前三包”责任牌。明确挂点领导为“门前三包”总负责人,村干部为管理责任人,户主为主体责任人。通过“服务—监管—执法”三级体系,形成“门前三包”常态化、系统化管理模式。
万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督促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抓实、抓细,主要领导亲自盯,分管领导整体推进。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以村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线上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每月对各村、各组环境开展比武检查和综合考评打分并表彰,并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宣传活动。同时,万村乡还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发力点,紧盯人居环境整治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思路,提出“3331”十大行动方案,通过三清除、三整治、三规范、一拆除,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了一阵环境卫生整治热潮。
产业富乡,激活“共富引擎”
“我们万村红品牌的农副产品品种又增加了16种,散户挑着担子把产品带来,大户我们直接上门收购,再通过直播带货、展示台、智慧农产品平台,半个月基本可以售空。”万村红品牌负责人祝河英说道。
万村乡本土品牌农副产品之所以可以“出圈”,离不开德兴市委、政府对本土品牌的大力扶持和对农业品种培优、标准化生产提升的重视。截至目前,万村红农业发展合作社累计销售额近120万元,比2020年底合作社成立之初增长了40倍。
蕴藏在绿水青山间的温泉资源也成为了万村绿色发展中的新引擎。万村乡党委、政府把抓好温泉康养旅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温泉小镇’发展机遇,依托本地温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温泉养殖、生态观光、休闲康养有机融合的“温泉+”产业链条,全面打响温泉品牌,努力将“温泉小镇”打造成德兴休闲康养的“后花园”。
万村乡还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创新探索“红色+研学+温泉”的路子,立足“小而精”的标准,一方面深入挖掘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夯实红色旅游基础;另一方面推动红色旅游与现场研学融合,将红色资源与人文、温泉资源串珠成链,红色引领、古色添彩、绿色辉映,吸引了本地和外地师生纷纷前来研学培训。
从“万村乡”到“温泉小镇”,从“一村富”到“村村富”,万村乡探索片区化组团联动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共谋、项目共推、品牌共育,集约发展要素,带动了全乡的共同富裕。
来源:德兴市政府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