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层文化设施建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等已经很普遍了。但如何做到乡村文化活动的“因地制宜”?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婺源县,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正在教村民们唱戏的是婺源县江湾镇的文化宣传员孙知音,她带大家练习黄梅戏的表演,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国庆表演活动做准备。这群阿姨可是村里的文艺骨干,从村里的春晚到县里的各种活动,大大小小上过不少舞台。
孙知音并不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出于对文艺工作的热爱,她一直坚持短视频的拍摄,来宣传家乡传统文化,并且做得小有名气,村民们都喊她“知音姐姐”。在义务组织了多场文化培训活动后,2020年,在乡镇的呼吁下,对文化宣传小有经验的孙知音也加入了乡镇文明实践站做起了文化活动的牵头人。
和众多乡镇文化宣传员一样,刚上任时,孙知音就面临着村民对一些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她发现,常规的读书阅览以及歌曲传唱等村民们原本不熟悉的活动,他们并不愿意主动参加。但对于本地传统的民俗文艺活动,村民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地方特色文化是吸引广大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热点之一,因此,婺源县积极探索地方特色非遗文化,整合优质资源,不定期开展本土非遗文化公益培训活动。汪顺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的非遗传承人,这是他今年带队开展的第20场公益性培训活动。通过婺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组织,每年他都会加入乡镇文化宣传队伍,开展歙砚制作推广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