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到1921年,就是《家》的年代……”8月18日、19日,中央戏剧学院院实验剧团将携音乐剧《家》亮相上音歌剧院。主创团队在尊重巴金原著基础上不断调整剧情结构并丰富唱段设计,既有对五四精神的传承,也有以当代表达贴近观众的探索,延续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
音乐剧《家》改编自巴金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四川封建大家庭“高家”的腐朽没落,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和瑞珏、梅芬、鸣凤的命运为线索,控诉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人冲破藩篱的决心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家》包含《凤珏梅》《觉醒》《青春四重唱》等28首歌曲,将四川特色民歌、传统戏曲等融入其中,如闹洞房宾客的四川唱词、为高老太爷贺寿的京戏《麻姑献寿》等。舞段创作吸收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中国戏曲元素,觉慧和鸣凤在确定爱意后跳起双人舞,通过肢体语言让全剧更加充实。舞美设计从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字“田”字汲取灵感,从红灯花烛的婚宴、错落有致的梅林到高楼斜梯的高家大院,以写实手法重塑《家》叙事场景。
2011年,音乐剧《家》在首届国际大学生戏剧节首演,2018年中戏出品的音乐剧电影《家》推向全国院线,2021年《家》受邀参加第四届北京天桥音乐剧演出季。此次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来沪,延续中戏“师生同台,教学相长”传统,《家》集结学院众多优秀教师和学生。
“用青春唱青春,用青春舞青春,用青春塑造、展现青春。”导演刘红梅表示,“不管是资深演员还是年轻演员,在舞台上,他们只要眼里有光,心里有热,就可以塑造不同的角色。”作曲戴劲松回忆创作过程,“所有角色,我在家里都要演,只有把动作做出来了,才能找到怎样的律动、技术能够支撑内容。”编剧兼作词陈小玲说,“最初从大学生戏剧节50分钟民族题材着手,一点点打磨音乐剧《家》,用了十几年工夫。”
“排《家》前,我们做了一年准备,从读小说开始,让学生分组,他们去找资料,找角色的穿着打扮、举手投足、生活习惯。”导演李雄辉以“觉新”为例,“演觉新,要把他出生在哪里、怎么长大、与梅芬何时产生爱情,都搞清楚。如果小说没有提,演员要自己去挖掘,只有这样才有表演的默契。”
转载请注明出处。